用画笔来描绘、表现世界,是孩子天性的自然释放。可以说,“美术表现”是少儿与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。同时,“美术表现”也是一种素养。对这种素养的了解,不仅有助于人们走进少儿的内心世界,还有助于人们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理解少儿美术教育。
婴幼儿阶段,由于语言和逻辑智能尚未得到开发,牙牙学语的少儿更多是通过画画来“说话”。不同于席勒、康定斯基、蒙克等表现主义绘画大师,少儿画笔下的“表现”,并非是对一种单一形式主义的追求,而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。也就是说,对于少儿来说,画笔下的“表现”是一种思维方法,是认知世界的方式。如题为《我爱哭,我爱笑》的少儿美术作品,观之饶有趣味。不同于我们常见的“自画像”,作品中明快的色彩、大胆而直率的线条完全是小作者自我情绪的表达,向我们展示了他外向开朗的个性。少儿眼里的世界,没有成人世界的世俗功利,会哭会笑、能唱能跳,全然是一种纯净童心的自然流露。
需要强调的是,核心素养本位下的“美术表现”和“美术创作”是不能画等号的,对于追求天性自然释放的少儿美术来说尤其如此。因为“美术创作”的专业意味更强,往往带有一定的主题性,且对技巧的要求更高。这对于少儿来说,是一种束缚和压力,容易让其产生畏难情绪。从老师的教学角度看,也极容易落入“专业知识讲解和技能、技巧练习”的窠臼,有违少儿的天性和成长规律,其作品也难免会有“伪成人化”之嫌。
此外,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少儿“像美术家一样创作”,多少也有些窄化了少儿美术中“表现”的内涵。对于少儿来说,他们可以用绘画的手段表达无拘无束的想象,可以用手工的方式完成一件小制作,可以用剪或手撕的方式呈现一幅有趣的拼贴画……
总之,凡是以创作视觉形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意图、思想和情感的活动,都可以归入“美术表现”的大范畴。对于少儿来说,这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和释放的过程。其间,“体验的快乐”是第一位的,大可不必被所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束缚了手脚。
将少儿美术中的“美术表现”作为核心素养来看待与提升,还有几个关键点值得重视。首先,要具有童趣和审美意蕴;其次,可以“不拘一格”地选择媒介材料,从而极大地释放少儿美术表现的自由性。例如,在边远的乡村,一块泥巴、一块木头、一束草叶都可以成为美术表现的媒材。作品所具有的乡土气息,往往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;
再者,可以让少儿联系现实生活,结合其他学科知识,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,去表达、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。“学以致用”的功效,也可以让少儿“美术表现”的趣味性、应用性大为增强。
少儿阶段是人生的必由阶段,少儿也终将成为社会的公民,而由少儿阶段获得的“美术表现”素养,将在他们未来生活中产生更多精神性和适用性的效果,帮助他们提升表达和创造能力,获得幸福的人生。
总部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888号虹桥新天地D座1楼 ©2018 涂来涂去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05307号-1 技术支持:上海网站建设 |
涂来涂去官方加盟